1.05.2010

港女之名店無聊日

在首爾機場等轉機,在候機室竄來竄去,眼前盡是名店,為打發時間竟不知廉恥地造訪。

原因(1):在香港,走入名店的人手上都拿著名牌袋,即使身穿snoopy運動衫褲套裝。同事就試過放工後揹著攝影器材進入LV,憑「龐大」身驅表演一次隱形術,因為完全沒有人招呼他。在候機室,旅客都穿便裝呀,不用身光頸靚,算是人人平等--我指外表上。

原因(2):某些名舖的確逼了很多人,令我很有興趣知道有甚麼好野執?據說真的比香港平一些耶。

原因(3):同事曾經向我展示一個紫色的COACH卡片袋,我蠻喜歡,她說不過數百元。我用緊的TSUMORI都要$899,又易污糟而且經已幾污糟,拿它去見客似乎有點兒那個,如果看到心水的,加上剛出糧(即是身痕),不妨幫襯。

終極原因:真的很悶。

首先我自動將某些名牌篩走,包括Dior(太女人)、BVLGARI(賣首飾)、HERMES(未敢高攀)、FENDI(感覺太老),總之不夾。

COACH:首先造訪因為價錢最相宜,在美國看到很多美國女孩拿著COACH,有些拎得都幾好睇。COACH的好在於夠活潑,不過,雖然日本妹很熱捧,在我眼中總是有種比歐洲品牌次一等的感覺。好了,就當未上位,而且一分錢一分貨,我拿著poppy系列的手袋又覺得大,拿金色經典logo系列又覺得似放大了的雙G菇池,還有另一個袋款竟有點YSL的影子,這樣不好。最重要是,我目的是買卡片袋嘛,所以手袋是運吉,卻發現poppy系列卡片套的display,上面的銀色字甩色﹗失去名牌比較襟用和襟興的意義。

再說,COACH從來都不是我的最愛,平一點又如何?2千幾3千蚊都是錢啊,買TSUMORI不好?這樣的戀愛最終還是要分開,賭不過。

GUCCI:請恕我太不懂得欣賞她的美,賣來賣去都是那個雙G。事實上菇池也常有新的手袋Collection啊,香港人就是少用,因為容易被認出是過季款。但如果真心喜歡她的設計,為甚麼會認為一種美麗會過時。花成千上萬同人撞款,就像全世界都湧著要再2010年10月10日10時10分結婚一樣搞笑。

BURBERRY:英倫味重,很classic,但又有點老氣,直到近年用長大了的Emma Watson,無論人同袋都有種「哇﹗得左好多呀﹗」的耳目一新感覺。但米色格仔始終不是我杯茶,有一個上面畫了心心graffiti的新collection,OL返工又唔襯,著casual wear揹它去街又嫌袋款線條太硬,總之四不像。另一新collection是黑色格仔,其中一個細餃子形手袋很好看,襯日本妹look或OL裝都可以,不過我始終覺得Burberry正經得近乎乏味。

Paul Smith:很不幸地,店很小,而且男裝為主,向來少接觸異性的我實在沒有感覺。

PRADA:我是用了雙倍勇氣走入PRADA的,PRADA給我的感覺像權威,因為袋款黑麻麻,偶爾來一兩個紅的白的藍的,但你眼內只會欣賞那堆黑麻麻。皮系列的線條硬,行政人員feel極重,30後用還未遲;布的平易近人,卻仍然抹不走權威氣勢(那些打側揹的細細個手袋不計數,實在很難演繹得好,不好的話像師奶)---只怪我平日總是花碌碌。但,我心底內還是暗暗地喜歡PRADA的利落和高雅。

想走進而沒有進的CHANEL:CHANEL太高貴了,已經超越了「品牌」,超越了甚麼Tweed、2.55的產品境界。我眼中的CHANEL,除了代表法式情懷,還有對傳統的尊重、手工之精細、對生活的態度,還有對coco小姐的拜服,無咁上下練歷,累積不到一定的個人氣質、味道,可能不如一個展示手袋或服裝的mannequin,至少人家的身材還要高好看。真的,連拜訪都覺得未襯。

奇怪的是,啊,沒有miumiu也沒有YSL啊﹗為甚麼會沒有miumiu?我喜歡她一時少女扮大人一時大人裝少女,正是每個女孩子的願望吧,真可惜。至於YSL,我最鍾情的其實是那個logo。

我不是名牌愛好者,卻喜歡看,尤其是每個品牌初冒起的故事,最authentic,或者之後為其麼突然會紅起來,最能讓人理解為甚麼值那個價。之後被收購、換了設計師,很多都不是原來的那個樣子了,造的只是商品不是設計,像agnes b.和MJ那個布袋。

反而有時會想發神經一次過買一樣平日不捨得買的東西,當然要自己好喜歡好喜歡的,只是暫時未遇上。好在。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