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.02.2010

I wish that I could be a little girl again

原來29+1,真的不是給29歲的女人看的,就算你是一個男人,或者20出頭,看完也會有共鳴。

不知道從何時開始,30歲成為了人生的一個關口,我一直相信部分是商業社會打造出來要人消費的陰謀。或者過幾年後,25歲又會成為關口的新代名詞。所以我相信,29+1,不是數目字的問題,而是我們對於自己的生命的態度:如果很喜愛的話,30歲也不必改變;不喜愛的話,難道27歲時也要拖多3年才解決。

都是老生常談:時間不等人,做想做的事,做無悔的事。我只是懷疑,要是沒有調整好心態,就算浩浩蕩蕩地做了一件驚天動地泣鬼神的事,完成後心是滿了,但意能足嗎?內心的虛空難道就會因這單一的事件而填平。到底那件「很想做的事」,是為了向自己證明,向別人證明,還是真心在過程中得到享受快樂和得著,三者的差別和結果可以很大。

不一定要做些甚麼,也可以是不做些甚麼:拋低不喜愛的工作,拋棄不想要的男友,拋掉回憶的沉溺,拋掉傳統的枷鎖,拋掉別人的眼光……劇中林若君其實也沒有做過些甚麼大件事,只是從黃天樂身上學會了用另一個角度看生命,快樂便重新降臨她身邊了。

我們留戀過去,惦掛成長的美好,喜愛成長的感覺,而其實想當年誰都沒有在逼自己去成長。今天反而非要做這做哪才敢說那叫做「進步」。

父親病逝的一幕我哭了,無聲的從頭哭到尾,好像一把利刀刃直插我心臟的傷口。我沒有麻木,只是在逃避,一踫還是會痛,這些我其實都知道。明白不明白都好,在這一個題目上,我總希望身邊的人可以對我留情,因為我已經沒有反抗的能力了。

Kearen的形體動作很美,錄像的配合簡單得來很好,每一件事都恰如其份,不會令人覺得「多左」、「作狀」或「唔明」。她的台詞和橋段也同樣的「到位」,關於辦公室阿姐的心境更可說是眾多舞台劇中最能接近世情的一個(近期都有一些關於辦公室的舞台劇,但我總懷疑創作人沒有打過office工,始終做不出那種感覺)。

喜歡這一段:我們以為自己很獨立,實際上卻依賴很多東西,依賴朋友、依賴上班、依賴電腦、依賴音樂、甚至依賴睡眠,從來都不懂得面對自己。我知道,今日能夠打出這篇感想,或多或少也是因為心有了依靠,不知算是好是壞,希望沒有過度依賴,也希望沒有過於風涼。

有人挑戰說,不明白為甚麼香港人需要這種共鳴,是不是生活太平板,是不是沒有膽量說,是不是忙得沒有朋友可以分享,我覺得這說法很不公平和很侮辱。首先,請先親自看過才作評論,然後,不是所有香港人都是清一色工作狂,也不是只有放眼海外才是好東西,這樣只是另一種形式的思想狹隘。還有,我不明白觀眾的共鳴感為甚麼要得到閣下的批准,總之聽到之後我感到莫名的憤怒。

也很喜歡她的配樂,選曲很好,尤其劇尾Regina Lund的Miss Colourful:



I wish that I could be a little girl again....
小孩子的快樂,不在於年紀小而在於內心的簡單和平靜,向young at heart進發吧。

噢,忘了說,舞台設計很靚,我第日也要一屋碎花。

3 則留言:

  1. 「有人挑戰說,不明白為甚麼香港人需要這種共鳴,是不是生活太平板,是不是沒有膽量說,是不是忙得沒有朋友可以分享,」-->希望這樣說的人不是你的朋友,否則......乾脆絕交好了......
    其實戲劇、電影、文字以至畫畫,都只不過係創作人做自己的方法,替一般人在生活中說不出或不敢說的話代言出一口氣罷了,如果這人都不明白,我估這人也不會支持你的日常活動~~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替一般人在生活中說不出或不敢說的話代言出一口氣罷了<---咁咪即係中左他口中的「是不是不敢說/是不是沒朋友」,但我覺得事情並不是這樣,是我們看到身邊的事物被重組在舞台上,覺得切身又窩心而已。

    聽到他這樣說的時候,我覺得他簡直在踐踏我的回憶﹗

    回覆刪除
  3. that's the point~~一般人不是不敢說,或沒有朋友,而是很少可以有調理地說,當有人經過藝術手法重組,睇完的人會覺得「就係咁喇!」,有這種共鳴,是一個洗滌身心的過程,不等於敢在生活中發表的人便不需這過程。(這個可是有理論支持架!)

    大概是這世代很多人都以為自己好有point又有好guts,所以誤將敢於發表己見偉論,當成行為藝術,然後踐踏了真正花心思花時間的藝術處理。

    絕交啦!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