舞台劇有《安娜與陳七》和《孔雀男與榴槤女》。《安》是靚太作死的前傳,是文剛和珊姐的集體創作再結集而成的劇本,看到愛侶逐漸變成怨侶也不無感嘆,亦不希望這是一段婚姻的結局。劇中有很多細節地方做得很好,令我印象深刻,例如廣東話版的《永遠愛著你》婚變後變了泰文,2D的平面道具做得極可愛,佈局得宜的爛gag如「飲返杯水先(仙)」。看完之後,會心微笑,訊息既簡單又明確,假如重演,我會叫朋友去看。
看《孔》的原因,很大部分是因為王迪詩,這個神秘得很的作家。因為我對「她」的blog沒甚興趣,很又想知「她」為甚麼如此受歡迎,對社會、對世情是否真的如此絕核獨到。但看完之後,我只會相信這是潘惠森的戲,而不是「王小姐」的戲。除非,王小姐本人是一位編劇。
和一大班朋友去看《得閒炒飯》,感覺像一個開晒燈的party(入戲院前),會見到很多面善的面孔。這是一齣很Ann Hui的電影,而很Ann Hui的電影,老實說是差不到哪裡的,只是如果你要爭拗,或許戲裡會有很多沒有交待的細節,而那些細節又可能可以把戲寫成兩天而不是兩小時那麼長。而我只是一而再,再而三地認為吳君如的角色真的好有型,她望住周慧敏時的眼神,色迷迷的,但又很愛她,很真實﹗難怪周慧敏可以如此投入地說她是「最最最最英明神武,所有事都可以解決,又令我暈陀陀。」 喜歡一個人的時候,少不免會有一點崇拜,成為了一種信仰,一個宗教。
住在中環半山區的感覺好像也很有型,至少許鞍華把那條長長的escalator拍得很有型。
當然是《蝴蝶》的感情細膩得多,但人家《得閒炒飯》是喜劇啊,而且也不再談甚麼攣直的掙扎,乾脆又攣又直,走前了一步,令人想到社會以至世事可以有更多可能性。
戲叫做「炒飯」,炒出來卻是甜甜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